汽车内饰表面装饰5大工艺
所属分类:行业资讯点击次数:2058 次发布日期:2020-12-29 09:44
要设计出更理想的汽车内饰,设计师们不断挖掘新材料,探索各种设计方案的组合方式,使汽车内部设计与驾驶者之间更加和谐。这就需要汽车内饰的舒适度、吸引力、耐久性、实用性等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。
20世纪末期,我国汽车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竞争开始加剧。汽车厂家期望用不需比喷涂高太多成本的工艺实现表面装饰图案化、彩装化、个性化来吸引消费者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水转印开始盛行。在过去的十多年,水转印几乎占领了100%的市场。
水转印:将已成型的塑料基材压印浮在水面上的水溶性薄膜,转印薄膜上的花纹,再以透明面漆保护其花纹及对表面做光泽调节。
流程为转印-薄膜清除-烘干-喷面漆。
水转印的优点在于不需额外的模具,单件成本低。但其致命缺点在于成型过程中遇到有拉伸形状时,花纹变形非常大,所以只适合做不规则的大花纹,如桃木纹、大理石纹、迷彩纹。
当水转印的仿桃木铺天盖地的在各型各档车上应用以后,导致了仿桃木应用的泛滥。消费者也开始产生审美疲劳,期望能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出现,比如规则图案、小花纹等给人以精致、规则、理性的感觉。同时,随着社会各界对环保要求的提升,水转印生产线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质疑,其他更环保、表现形式更多样的表面装饰工艺开始出现。
IMD(In-Mould Decoration,模内装饰)工艺由日本写真印刷公司(Nissha Printing)开发,最初的应用是在笔记本电脑,使黑糊糊的电脑外壳变得五彩斑斓。但此工艺出现时只适用于较为平坦的表面,无法满足较大的拉伸曲面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增加,IMD装饰部分不能仅仅用于饰条,还要应用于中控面板等较复杂的形状,于是催生了IMD细分的工艺(IMF,汽车行业称之INS)。
INS(Film Insert Moulding,嵌片注塑):将带有外观效果的INS薄膜预先吸塑/高压成型,把多余的膜边冲切,再把冲切好的薄膜壳片放置在注塑模具内进行注塑。
INS流程为:薄膜加热-高压空气成型(或者吸塑成型)-刀模裁切-已成型薄膜壳片放入模腔-合模,注塑成型-开模。
随着消费者要求的进一步提高,装饰薄膜也将不仅只满足视觉上多花样之色彩享受,还需要适合触觉感受的凸凹感,光泽变化的设计维度,激光镭雕立体纹路和纹理,于是催生了新的膜种,进而推动膜材、印刷行业的要有新的工艺来实现。
TOM(三次元表面装饰,Three-dimensional Overlay Method),属于OMD(Out-Mold Decoration)模外加饰技术的范畴,由日本布施真空开发,先将完成射出的塑件及装饰膜置入设备腔体中,塑件及装饰膜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抽真空、加热、成型、加压等过程完成塑件加饰,取出塑件裁切掉多余废料后即完成塑件。
3M的ITF(Interior Trim Film ),和TOM工艺原理类似,外包覆的装饰薄膜由3M开发。3MTIF汽车内饰装饰薄膜有金属,木头等视觉效果,配合柔软触感和不同色彩,表现独特的内饰表面。
IPD-Skin(个性化后装饰皮肤)是Kurz与Niebling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工艺,实现了将一层薄薄的装饰层薄膜永久性地粘合到预加工零件上。其工艺流程包括薄膜加热后移动到真空成型段,直至零件被薄膜包裹完全装饰。它可以用来装饰高度立体的零件,也可以实现咬边和表面有明显结构的触觉。
IPD-Skin工艺的英文全称为:Individual Post Decoration Skin,根据KURZ 2017年的介绍资料显示,其最大成型尺寸为650mmX400mm,成型周期约60-90秒。
IPD-Skin工艺流程为:塑料零件定位—装饰膜片印刷—膜片平移至成型治具—成型模具加热膜片抽真空—膜片与塑料零件贴敷—取出成型件—激光清除膜片边角料。
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,还有热烫印、直接涂层、SkinForm等多种汽车内饰的表面装饰工艺。任何表面处理技术都有其独特性,在针对不同工件及所欲呈现的效果下,配合成本的考虑,只要用得适切,就是一个好的技术应用。
上一篇: 抗菌成为3C电子产品竞争新方向
下一篇: 多射植入注塑(MSIM)应用系列